腾讯 IMA 体验:打工人和学习党都能用的 AI “外挂”
每天刷手机、看网页,信息多得像洪水一样涌来,找资料翻半天,笔记乱成一团麻?2025 年 2 月,腾讯推出的 AI 智能工作台 IMA,简直就是救星!它能帮我们把零散的知识 “打包” 整理,还能当创作小助手,下面就跟大家唠唠它到底多实用。
一、功能超给力:像有个 AI 小秘书
(一)多端同步超方便
不管你用的是电脑(Windows、Mac 都行),还是手机(安卓、iOS),甚至在微信小程序里,IMA 都能无缝切换。比如你在公司电脑上整理好的资料,下班坐地铁时,掏出手机就能接着看,还能和同事一起在线修改,知识不再被设备困住。
(二)智能问答 + 自动创作
IMA 背后有腾讯混元大模型和 DeepSeek-R1 模型两大 “大脑” 撑腰。想查资料,它能快速联网搜索,还能解答你知识库里面的问题;手里有 PDF、Word 文档,它能帮你提炼重点,自动生成思维导图;要是你懒得动笔写文章,它还能根据你提供的资料,生成初稿,虽然还得自己润色,但能省下不少时间。
(三)和微信 “锁死” 的快乐
微信里有用的公众号文章、聊天文件,不用复制粘贴,点一下就能直接存到 IMA 的知识库。比如看到一篇干货满满的公众号文章,直接 “用 IMA 知识库打开”,文章就自动归档了,再也不怕微信收藏夹里东西太多找不到。
(四)免费空间大,还能 “白嫖” 别人的知识
IMA 直接送你 30G 免费云存储空间,存几百份文件都没问题。而且把你的知识分享到 “知识库广场”,不会占用自己的空间。广场里已经有法律、教育、职场等各种领域的干货知识库,不想自己整理的话,直接 “拿来主义”,还能二次加工,简直是 “薅知识羊毛” 的天堂。
二、真实使用场景:工作学习全拿捏
(一)打工人必备:快速出报告
写行业分析报告时,用 IMA 简直事半功倍:输入 “2025 年 AI 芯片趋势”,它立马全网搜索资料,还能关联你之前存的相关报告;上传一份券商研报 PDF,它自动提取关键数据,做成图表;最后根据这些信息,直接生成报告框架,你只要稍微修改一下,补充点个人观点,一篇专业报告就搞定了。
(二)学习党福音:打造专属知识宝库
平时在微信收藏的课程 PPT、读书笔记,一股脑全倒进 IMA 知识库,它会自动提取关键词,帮你分类;通过 “记笔记 - AI 解读 - 存进知识库” 这个流程,把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,以后复习找资料,一搜关键词就能找到,再也不用在各种文档里翻来翻去。
不过实际用下来也发现一些小问题:知识库文件主要来自笔记、上传文件和微信文件,笔记特别乱,而且不敢随便删,因为关联知识库的笔记删了,知识库相关内容也会被删掉;虽然能生成结果,但不能直接转成笔记;它自带的浏览器更像是网页收藏夹,和我想象中的 “网页内容剪藏” 不太一样;搜 PDF 文件倒是挺准的。没有回收站。。。
三、还有进步空间:期待它变得更好
IMA 虽然好用,但还有些地方能改进:
- 个人知识库没有文件夹分类,全靠标签管理,时间长了,信息容易乱成一锅粥。
- 微信以前收藏的内容不能自动同步到 IMA,得手动一个个转,太麻烦了。
- 写笔记的内容,在 AI 问答时用得不多,有时候答案和我想要的不太相关。
建议腾讯后续更新时,能增加文件夹分类和批量管理标签功能;开放微信收藏接口,实现历史数据一键迁移;优化 AI 对文件的解读能力,让它提取信息更精准。
四、未来超有盼头:要做知识管理界的 “大管家”
IMA 可不只想当个工具,它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知识生态系统:
- 赚钱新玩法:以后可能会像知识星球一样,推出付费的共享知识库,或者给企业定制专属服务。
- 技术再升级:加强 RAG 架构应用,以后处理长文档、图片、视频等多种类型内容会更厉害。
- 生态大融合:和腾讯网页、QQ 浏览器这些工具打通,以后从搜索资料、创作内容到团队协作,在一个平台就能全搞定。
五、总结:值得一试的效率神器
总的来说,腾讯 IMA 把 AI 和知识管理结合得很巧妙,虽然还有优化的地方,但已经能大大提升我们获取、处理和创造信息的效率。不管你是天天赶报告的打工人,还是努力学习的学生党,都可以去 ima 官网下载试试,说不定它就是你一直在找的效率 “外挂”!
以上从日常使用角度介绍了 IMA 的情况。你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特别需求,或者对某些功能还有疑问,都能和我说说。